孩子在幼兒園摔倒了,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學習!
來源:幼兒園玩具--鑫興玩具廠 發(fā)布時間:2017-12-27
周五放學的時候,媽媽來接軒軒,發(fā)現(xiàn)孩子胳膊上有塊淤青。
“真對不起,孩子們追著玩,一不小心就摔了......”老師是個剛入職不久的的小姑娘,話還沒說完,眼圈就紅了。
媽媽笑了笑:“沒事,我家孩子我還不清楚嗎,皮猴兒一個!”然后她對軒軒說道:“看你把老師嚇的,快去安慰安慰老師!”
軒軒跑到老師跟前,奶聲奶氣的對老師說:“老師,你別難過,我以后再也不調(diào)皮了......”
老師看著眼前小大人似的軒軒,忍不住破涕為笑,緊緊的把軒軒擁在了懷里......
孩子在幼兒園里磕碰了,是很多家長都遇到過的事情,小小的問題,處理起來可是有大大的學問呢......
“孩子活潑好動,難免磕磕碰碰的。”
在提及孩子磕碰的時候,許多家長都表示可以理解,但當事情發(fā)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時,有些家長難免因為太過心疼而表現(xiàn)的過激了。
“我們恨不能替孩子受傷!”一名幼師很憂愁的表示:“孩子受傷,我們也很著急、很心疼,但我們不是哪吒,沒有三頭六臂,孩子太多又活潑好動,真的難以看護及時......”
磕碰其實本身并不可怕,關鍵是家長怎樣的處理態(tài)度......
孩子磕碰縱然需要認真對待,但是家長過激的行為同樣會給孩子帶來十分不好的的影響。
1、影響孩子性格
有的時候磕碰很輕,孩子自身并不在意,或者沒感覺,或者哭兩聲就算了,但是家長的態(tài)度會讓孩子覺得: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。
如果家長再去更加嚴厲的責備別人,只會更加嚇壞孩子。
2、孩子學會推卸責任
家長一昧譴責,容易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:原來我受傷,都是別人的錯!這會使孩子養(yǎng)成推卸責任的不好習慣。
3、影響孩子交往
孩子們的友誼正是在打打鬧鬧的過程中建立的。如果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而阻止孩子參與其中,必然會讓孩子失去很多朋友。
那么,面對孩子的磕碰,該如何處理呢?
1.小磕碰,不要太在意
如果只是很輕微的磕碰,我們可以把它當做孩子成長中必經(jīng)的磨礪,大可不必計較。
2.安撫孩子情緒,問清楚原因
發(fā)生磕碰之后,最重要的是要安撫孩子,等孩子情緒穩(wěn)定下來,問清楚事情的始末,再做處理。
3.抓住教育機會
我們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,讓孩子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保護自己。
4.不當面質(zhì)疑老師
建議和老師私下交流,如果當著孩子的面質(zhì)疑老師很可能會讓孩子對老師產(chǎn)生抗拒的心態(tài),這對孩子以后的學習是十分不利的。
和諧的家園相處模式都是類似的:家長支持老師、老師愛護孩子,孩子健康成長,在這個模式中,互相理解、體諒是最重要的。
學齡前的孩子精力充沛、活潑好動,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十分旺盛,在探索的過程中,磕磕碰碰也是不可避免的。
要知道,磕碰也是孩子成長中得到的寶貴的經(jīng)驗,有磕碰才有成長。